更新时间:
为释放假日经济活力,全国各地正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首店首发成为消费市场的新亮点。探第一家店、逛第一次展、看第一场秀……首发经济点燃了城市消费热情。
首店经济继续火热
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涵盖企业从产品或服务的首次发布、首次展出到首次落地开设门店、首次设立研发中心、设立企业总部的链式发展全过程。
在首发经济所包含的众多“第一次”概念中,首店经济(即首次开设门店)的影响力早已辐射国内多个省份。
“寻光首店·而遇好物”市集上的人流涌动。(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在北京,新百伦全新形象店、海底捞全国首家国风主题店等一大批首店近期集中开业。蓝色港湾方面对记者表示,灯光节期间,蓝色港湾联合北京朝阳区商务局和美团举办全国首个“寻光首店·而遇好物”市集,集合朝阳区各商圈首店品牌,让首店主理人与大家进行现场交流互动,畅享暖冬“烟火气”。
消费者在挑选商品。(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除了北京外,全国多个城市也在加快布局首店经济发展。1月1日,国际连锁品牌达美乐比萨石家庄北国商城首店开业。开业当日人流爆满,消费者排起长队。
2025年元旦,呷哺集团旗下呷哺呷哺品牌在北京、上海、杭州、青岛等地实现新店“9连开”,生意火爆。该集团旗下湊湊品牌也在元旦前后推陈出新,推出花雕醉鸡锅等全新产品。
除了品牌首店表现可圈可点外,新开的商业综合体也让人耳目一新。各类新店、首店在多地正式开业,在凸显城市商业魅力的同时,也吸引了巨大的客流量。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首店经济作为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在各大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不仅能够吸引品牌首店、旗舰店、概念店等优质项目落地,促进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涌现,还能够激发城市消费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首秀、首展多头并进
各地推进首发经济的热情高涨,除了引进首店外,还陆续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首秀、首展活动,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消费新需求,助力消费提质升级。
在北京,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京西大悦城将延续“奇遇京西·惊喜相聚”主题,打造“非遗过潮年”,以国风互动巡游剧、非遗滚灯舞、汉服鱼灯巡游、舞龙舞狮、迎财神等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蓝色港湾联合北京朝阳区商务局和美团举办全国首个“寻光首店·而遇好物”市集。(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此外,天官赐福动画北京首秀、大英图书馆·世界像素北京首展等20多场首发活动开幕,满足大众时尚消费新需求。老字号企业纷纷推出年货礼盒和特色新品,例如菜百首饰的“抱抱蛇”“小蛇多多”系列贺岁饰品、张一元的“百福具臻”节庆新品等,向大众传递美好祝福。
《大梦·红楼》沉浸式展演成为南京首发的文化爆款。该项目是南京首发经济模式的又一次探索,为南京的文化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由闽南文化和簪花文化衍生而来的泉州簪花体验让福建在首秀体验方面频频“出圈”。福州传统文化中女性头饰“三条簪”(又称“三把刀”)装扮也带动了汉服体验等热门项目。
陕西西安则将独具特色的“陕元素”文化内涵与“首品牌”消费理念有机融合,依托各大博物馆开设文创首店,让文创产品推陈出新,将创意餐饮融入互动体验,为消费者带来“1+1>2”的新型服务体验。
业内人士表示,各地商圈、商户以及相关企业齐发力,通过一系列新产品、新玩法、新业态,激发广大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助推跨年迎新消费蓬勃生长。
政策助力 开辟更广阔天地
商务部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对“发展首发经济”“支持首店、首展、首秀”等作出部署。
不少地方也推出了务实举措助力首发经济。北京明确,对品牌首店入驻和开业进程中所涉及的项目选址、登记注册、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等提供靠前服务;上海提出对亚洲及以上级别首店予以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等鼓励举措;重庆持续推动核心商圈、特色商业街、消费新场景提档升级。
为了积极抢占“首店经济”优势,近期成都市商务局发文明确,未来将重点培育多个服务业聚集区、重点商圈,预计至2025、2027、2029年底,推动全市商务商贸园区分别新落户高能级首店130、145、160家以上,分别开展首秀、首发、首展活动30、40、50场以上。
江苏南京以“政策+活动”“载体+环境”“产业+创新”为依托,着力在培育首发经济新增量、新场景、新动能方面下功夫。
此外,杭州、苏州等城市也相继推出扶持政策,打造不同层级和特点的首发经济。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伏娥表示,首发经济将实现品牌与区域的价值耦合,“以点带面”带动多业态融合发展,为城市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认为,发展首发经济,要培育多元化的首发经济主体,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助力中小企业成长,还要积极拓展首发经济的市场空间,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研发等,为首发经济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不过,“首发”营销创意带来的话题和关注度虽高,但如何将“流量”变为“留量”,仍需在前期进行充分调研、考察,并做好长期稳定运营的完整规划。业内人士表示,各地商圈、商业综合体、品牌创业者只有通过积极调整,保持创新、提升创意,打造优质商品和服务,才能充分把握“首发经济”的机遇。
(记者 陈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