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距离春节越来越近,年终奖发放的日子也在到来,银行陆续开启理财“春节档”。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已有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瞄准了投资者的年终奖,纷纷推出了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在推荐的理财产品列表中,除了大额存单外,还有中低风险的现金管理类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
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提前布局既是满足客户需求,也有助于抢占市场先机。对于投资者而言,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不仅要关注产品的潜在回报,也要重视产品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大额存单“上新”
“现在有没有大额存单?”
“有的,我们行今年推出了新的大额存单产品,额度比较充足,而且年利率相对存款而言也高一些,3年期的利率为2.20%。”
这是经济导报记者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听到的一段对话,对话的双方分别是在济南市一家外企工作的李冰和银行的理财经理张萍。
李冰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虽然年终奖还没发,但以前的操作是提前还房贷。“今年不想提前还房贷了,想钱生钱。感觉还是大额存单好一点,能保本还有一定收益。”
张萍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其所在的银行就停售了3年期的大额存单。“新年伊始,3年期的大额存单‘重出江湖’,虽然利率下调了,但大额存单还是比较受客户的追捧。”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开年以来,大额存单市场热度上升,越来越多的银行密集发行2025年首期大额存单产品。据梳理,目前发布2025年大额存单发行公告的银行已有30家左右。
“起售额度20万元,1年期年利率1.5%,6个月年利率1.35%,3个月年利率1.15%。”近日,一家国有银行的客户经理在朋友圈发布产品广告,介绍今年新的大额存单产品。
在另外一家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目前推出的大额存单认购时间截至本月底。“起存金额均为20万元,期限从1个月至3年不等,年利率最低1.15%、最高1.9%。”
交通银行的客户经理介绍,3个月、6个月、1年、2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1.35%、1.55%、1.60%、1.70%,销售期从1月2日至1月30日。
与国有银行不同的是,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3年期利率普遍超过2%,1年期或以下等较短期限的大额存单利率均在2%以下。如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2.15%,2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1.7%。
银行业分析师张鹏博告诉经济导报记者,2024年,部分银行减少包括大额存单在内的高息负债产品发行规模,究其原因就是为了降低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新年伊始,银行发行大额存单意愿较强主要在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为完成年度揽储目标、保证充足的流动性,银行倾向于通过集中发行大额存单迅速筹集资金,实现“开门红”;另一方面是因为受企业分红、年终奖发放等因素影响,年初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为大额存单的顺利发行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市场环境。
推出“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
除了大额存单外,“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也是银行力推的产品之一。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不少银行理财子公司密集发布年终奖投资攻略推荐“优选”产品,或新设“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
如,中邮理财打出“年终奖这样‘花’,轻松躺赢春节高端局”的营销口号,推出福瑞·鸿锦封闭式2024年第63期(元旦专属安盈薪享款)理财产品,该产品投资性质为固定收益类、风险等级为中低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该产品只面向邮储银行工资客户发售。
工银理财推出“新年‘薪’愿,年终奖要旺旺旺”活动,针对活钱管理、稳健理财以及长线投资三重需求推荐了多款理财产品。
中信银行推出了“加薪计划新年专享理财”,针对预留日常要花的钱推荐了两款日开型理财产品;针对工资、年终奖等大额收入则推荐了多款最短持有期产品,最短持有期限包括7天、30天、60天等,以及一款新发的3个月封闭式产品。上述产品的风险评级均为PR2。
交通银行推出了“开‘薪’年终奖”活动,将年终奖规划为3份:10%为过年用钱,例如给子女的红包、置办年货、年度旅游计划,需要“随时可用、快速申赎”;30%—40%为日常开销,可用于子女教育、生活开销、家人健康等,“随时可用,资金不闲置”;50%以上为中长期储蓄,可用于养老计划、教育筹备等,“立足长期、稳中求进”。根据这样的规划,该行也推出了理财、基金、存款等产品。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张鹏博看来,年终奖对于许多客户来说是一笔重要的资金,他们通常希望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的增值。“虽然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无论是从投资期限、风险等级还是收益预期上,都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因为要理财而理财。”
对于张鹏博的看法,张萍表示赞同。在她看来,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理财产品,不仅要关注产品的潜在回报,也要重视产品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建议选择中低风险或低风险的理财产品。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投资经验较为丰富的投资者,可以在合理配置低风险产品的基础上,适当选择一些权益类理财产品进行配置,但要注意控制投资比例,避免因市场波动而导致本金的大幅损失。同时,要注意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并不代表实际收益,实际收益可能会因市场环境等因素而有所波动。”张萍分析。
张鹏博给出的建议是,对于短期资金,投资者可以选择流动性较高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对于中期资金,可以考虑配置中低风险的固收类产品或“固收+”产品;对于长期资金,则可投资于含权类理财产品。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