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从PMI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前景光明。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虽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但已连续三个月稳定在扩张区间。这表明我国经济在面临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的复杂形势下,仍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的稳定,反映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1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2%,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加快。
虽然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首先,行业分化仍然存在。其次,全球经济形势可能对我国制造业外需产生影响。比如,欧美国家的制造业PMI若萎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环境,进而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订单等情况,虽然往年1月份我国曾出现过外需回暖带动部分制造业生产加速的情况,但这种外部需求的稳定性仍需关注。
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笔者认为,我国经济运行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只要把握机遇、化危为机,就能够有力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推动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具体而言,需要通过政策、企业和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努力。
政策方面,一是保持政策的定力与连续性,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加大各方支持力度,就像去年9月以来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措施,涉及金融、财政、房地产等多个领域,这些政策对巩固经济恢复具有基础性作用。未来,要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政策态度,传递出有能力、有意愿、有信心持续加码稳经济的信号。二是进一步优化政策的精准度,针对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政策。例如,对房地产和住宿等处于收缩区间的行业,出台更多定向扶持政策,促进其转型升级,缓解行业面临的压力;对新兴产业和高景气度行业,如文旅、金融相关行业,给予适当的政策引导,促使其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方面,一是应继续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依据PMI等相关指标及时调整自身的生产和经营策略,合理控制成本,探索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将生产成本向下传递,从而推动消费者物价指数上行,刺激整体消费需求,并加速经济内循环的增长。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减少外部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
市场环境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新兴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如5G网络、新能源充电桩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支撑,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原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