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00:31
开栏语:
重庆两会时间又将到来,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即将在2025年1月19日召开。一年来,全市人大代表广泛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解民忧,踊跃地传递重庆“好声音”,为新重庆建设添砖加瓦。
上游新闻开设“建议的力量”专栏,陆续推出部分人大代表的履职故事,展现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
“交通工程环节多、安全风险大、管理难度大,存在诸多隐蔽环节,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安全性等带来诸多风险。”1月2日,重庆市人大代表、江津佳华医院院长翁仁潘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以数据“多跑路”来实现实时监管,拧紧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阀”。
根据重庆市路网和交通规划,重庆至2035年前计划新增公路5668公里、轨道交通752公里。体量庞大的交通工程施工,有没有事半功倍的安全监管措施?
去年重庆两会期间,翁仁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建议。
翁仁潘说,应针对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建设一套从立项、规划、建设、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数字交通管理平台,以数据流转的方式实时监管各个环节,实现项目规划科学化、项目实施透明化、质量安全可控化、产值数据实时化,保证交通建设项目科学、规范、安全实施。
他的建议得到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转交市交通运输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共同研究办理。
“多次与翁代表进行电话沟通,还就他关心的问题上门答复。”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梁郝跃说。
按照数字重庆建设要求,市交通运输委紧扣数字重庆“1361”整体布局,已经初步构建起重庆数字交通“1+3+N+X”总体构架。其中,“1”是打造1个交通大脑,“3”是推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和行业智治等3个重点领域数字化建设,“N”是谋划一批重点应用,“X”是推出一批基层和社会实践。
“在此体系构架下科学谋划、统筹推进交通数字化建设,一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梁郝跃说,尤其是2024年4月“渝运安”上线以来,依托“渝快政”平台,已禁止800多单不合格电子运单生成,消除道路危货运输安全隐患7万多起,拧紧了交通运输的“安全阀”。
新的一年,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将对标数字重庆建设“三年形成基本能力”的目标,持续推动数字化变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深挖交通工程建设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协同规资、住建、发改、公安等部门贯通相关系统,打破行业内及部门间数据壁垒,共同谋划推进更多实战实用数字化应用,提升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成效。
同时,持续深化新技术融合应用,进一步强化跟踪BIM、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发展态势,推动相关技术在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造中的实践探索和推广应用。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视频编辑 李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