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一个成功的商人要有多少副面孔,来应对不同的场景,一边是巨额债务一边还要谈笑风生。
曾经辉煌的闽系地产大老板,当初的千亿口号响彻业界,当下的窘境也着实尴尬。
大佬的面子和里子
2025年1月5日下午,上海市福建商会2024年年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市福建商会会长、阳光控股集团创始人林腾蛟,轮值会长、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等出席大会。
就在上个月,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2024年12月2日,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3条被执行人和恢复执行信息,执行标的合计4.1亿余元,涉及票据追索权纠纷等案件,部分案件被执行人还包括上海迪纳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广西东鼎华光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执行法院为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法院、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
天眼风险信息显示,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存15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165亿元。此外,该公司还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老赖)和终本案件信息。
曾经3300亿资产的旭辉集团主席林中,同样不能独善其身,11月28日,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人事变更公告,震惊业内。公告称,即日起旭辉集团将取消董事会,原任董事长汝海林,原任董事会主席林中完成卸任。对于此次人事变更,有人表示深深的担忧,创始人接连离职,旭辉集团的490亿的巨额欠债谁来负责?
数据的不会说谎
据自媒体东街壹号自媒体显示,根据克而瑞发布的2024年中国房企全口径金额销售榜,共有11家闽系房企挤入百强,包括5家厦门国企(建发、国贸、联发、象屿、厦门轨道)和6家民营房企(世茂、旭辉、阳光城、金辉、宝龙、中骏)。千亿房企数量从2023年的16家减少至11家,回到2016年水平。厦门建发仍然是唯一进入千亿阵营的闽系房企。
建发房产2024年的销售额高达1335.1亿元,是闽系第二国贸地产的将近4倍,把其他家闽系房企远远甩在了身后。赢者通吃的局面越来越明显!
而曾经的千亿民营房企,市场份额被一步步蚕食。跟2023年对比,融信、禹洲、正荣跌出了百强榜单:
全国排名从第87位掉到第102位的正荣集团,2024年销售额仅剩83.2亿元。
从第76位掉到第115位的融信集团,销售额剩73.1亿元;
从第81位掉到第122位的禹洲集团,销售额剩66.9亿元。
另外,同样是退市房企,大唐地产和三盛集团遗憾跌出了200强榜单,而世茂集团和阳光城挺过了寒冬,还留在百强牌桌。
2025年普通人怎么走?
2025会好吗?2025的机会在哪里?这类题材的内容在自媒体点赞量很高,每个人都期盼经济好转,更多机会。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佬们只是公司账面负债,个人财富缩水,人家还在牌桌上,依然可以谈笑风生。我等还是操心下五斗米比较实际。
正和岛关于2025年给出的关键词是:守住,忍住,挺住。以下摘自《正和岛》
守住
1. 守住脑
你每天睁开双眼,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就会如潮水般涌来。
然而,信息的泛滥还伴随着虚假与误导,若不能时刻保持清醒,只会被带偏,被污染,尤其很多不好的消息经常会让人心情压抑很久。
所以,你要守住脑,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懂得对外界的信息进行筛选,放下对负面信息的关注,专注在影响圈,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
2. 守住心
形势好的时候,你或许能坚持原则,可是当形势不好,你身处低谷的时候,你能不能耐得住寂寞,禁得住短期利益的诱惑,坚守底线和原则,坚持做对的事情?
守住心,就是无论何时,都要坚守本心,本分做人。
3. 守住体
体,就是身体,就是健康。人生的下半场,拼的是健康。
一个人的健康,和饮食、睡眠、运动等因素息息相关。有身体未来才有可能。
忍住
忍住,就是不折腾,体现的是一份对本能冲动的克制,是一种审时度势后的理性。
2025年,你一定要忍住两件事情:
1. 忍住跳槽的冲动
形势不好,很多公司都在降本增效,甚至连国企也开始裁员了。
在这种背景下,我建议你,一定不要轻易跳槽。
很多人一遇到压力,处在一个低谷,就想离职,希望能找到一份轻松,又能赚钱的工作。
但是我要告诉你,你在这家公司跨越不过去的槛,换了一家公司还是跨越不过去。
你看,你逃避的那些困难,依然还在前方等着你。
2. 忍住坏情绪
心理学上,有一个十二秒效应:人被某件事情引起暴怒的时间只有12秒,过了这段时间人会恢复往日的平静。
所以,当你特别生气的时候,想骂一个人的时候,不妨起身去趟洗手间,或者去喝杯茶,这样过一会儿,可能你就冷静下来了。
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拉着我朋友陪我去爬山,爬到满身大汗的时候,晚上再拉着她去喝一杯酒,什么坏情绪都解决了。
挺住
1. 心态上,乐观主义
我们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总是高高低低,在职场上更是如此,会遇到特别多的挫折。
怎么办?有的人是非常悲观的,总是会抱怨。抱怨客户,抱怨领导,抱怨环境,抱怨一切。
但抱怨是没有任何用的,当你全是负面的情绪,你看到的世界也是灰暗的。
悲观是一种情绪,乐观却是一种思路。
2. 行动上,专注当下
《当下的力量》一书中说:“所有的消极心理都是对当下的否定。不安、焦虑、紧张、压力、忧虑——一切的恐惧都因过于关注未来,而不是当下发生的事情。”
所以,你要专注当下,不要总是想:“要是失业了,该怎么办?”“工作太难了,要是搞砸了,该怎么办?”
外部的世界哪怕再不可控,你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5%的改变开始,用行动去化解焦虑。当你去做一分,未来就变得确定一分。未来确定一分,你的焦虑就会减少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