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宣布,自2025年2月11日起,该行所有“龙卡变形金刚信用卡”的最低还款比例将从10%调整为5%,其他计算规则保持不变。这一举措立即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热烈讨论。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已有部分银行的信用卡最低还款比例按照5%执行,既有国有大行又有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等,这一调整究竟会给信用卡持卡人带来怎样的改变?又会对银行的不良率产生何种影响?
多家银行下调信用卡最低还款比例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信用卡的最低还款比例为10%,但已有部分银行开始调整这一比例,将信用卡最低还款比例调整为5%。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大多数信用卡的最低还款额比例默认是10%;农业银行的部分信用卡卡种按5%执行,其余仍按10%执行;交通银行信用卡的最低还款额比例主要是5%。
实际上,在此次建设银行调整信用卡最低还款额比例之前,已有不少股份行、城商行在按5%的信用卡最低还款比例来执行。去年10月下旬,西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称,拟将信用卡最低还款额比例从10%降至5%。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在2020年4月将信用额度内其他未还消费计入最低还款额的比例下调至5%。
使用最低还款额将不享受免息还款期
信用卡最低还款比例,是指在信用卡还款日前持卡人需还款的最低限额。按此金额还款,持卡人不会产生滞纳金,但未清偿部分将产生透支利息。
如何计算最低还款额?“兴业银行信用卡”公众号显示“每期最低还款额为下述金额的总和:信用额度内累计未还消费金额的5%与预借现金金额的100%,超过信用额度的全部消费金额和预借现金金额,分期付款每期应缴金额的100%,前期所有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当期全部费用、违约金和利息。
最低还款功能,其实是一种由自己灵活安排的还款选择。最低还款额的优点在于,灵活便捷,没有办理门槛,轻松缓解资金压力;无需申请,直接还款即可,不需要申请和抵押;不产生逾期记录,帮助维持良好信用;还够最低额,剩余欠款还款时间自由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择最低还款额方式还款即不享受免息还款期待遇。“兴业银行信用卡”公众号显示,若选择最低还款额方式还款,银行将全部透支交易从记账日起按照日利率万分之五(按照单利算法近似折算年化利率为:万分之五×365=18.25%)计收利息至该款项获得清偿时止,并按月计收复利。
若还款金额低于最低还款额,持卡人还需向银行支付一定比例的违约金。根据《中国建设银行龙卡信用卡领用协议》,信用卡申请人在到期还款日(含)前未能偿还全部应还款额的,可选择按不低于对账单所载最低还款额还款,但当期对账单不享受免息还款期待遇。若未清偿最低还款金额,除需支付透支利息外,还需按月支付还款违约金,违约金按当月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的5%支付,最低为5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兴业银行信用卡”公众号显示,若持卡人在到期还款日前未能还清当期最低还款额,除按计息标准支付利息外,还应按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的5%支付违约金,最低20元人民币或3美元。
最低还款额下调后便利与风险并存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是为落实监管要求。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关于调整银行部分服务价格提升服务质效的倡议书》也提到,倡议“建立信用卡容时、容差服务机制”等。银行下调最低还款比例是对监管政策的积极响应,也体现了银行在服务质量提升方面的努力。
银行的这些举措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信用卡风险控制的讨论。“这对于临时还款遇到困难的人来说是个好事,可以缓解眼前的还款压力。”市南区的周先生表示。但也有市民认为,借银行的钱早晚是要还的,拖得越久,要还的利息会越高。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认为,随着最低还款额比例的下调,大额持卡人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加显著,而小额持卡人所受的影响可能不太明显。
“下调信用卡最低还款额度,有助于降低信用卡客户短期最低还款额,从而降低其还款压力,更好保护信用卡客户的信用记录。”中国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信用卡已经步入存量竞争时代,这是更好服务客户,增强客户黏性的一个方式。从更广的意义上看,下调信用卡最低还款额度,有助于刺激居民消费,对于扩大内需也有积极作用。
也有业内人士提醒,对于消费者来说,从长期来看,下调最低还款额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较低的还款额意味着用户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偿还全部欠款,这将导致利息累积更多,进而增加用户的负债压力。此外,长期只还最低还款额的用户,可能被视为信用状况不佳或缺乏还款意愿,从而影响其未来的信贷申请。
对于银行人士来说,下调最低还款额比例对银行的不良率水平不会产生明显影响。针对信用卡透支类不良贷款,银行通常优先自主清收,必要时选择核销、批量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处置。部分银行调降最低还款额度,一定程度降低还款违约风险,同时,在利息不变情况下,银行可以增加盈利。
因此,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享受这一便利的同时,应合理规划财务,避免过度依赖最低还款额。银行也应继续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信用卡业务的稳健发展。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记者 姚文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