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编者按: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上海聚焦影视创制、艺术品交易、电竞、演艺、网络文化、创意设计、旅游、体育等八大产业,提出加快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全球电竞之都、亚洲演艺之都、网络文化产业高地、创意设计产业高地、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如何做强八大产业,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思想汇”栏目推出“文化产业大家谈”,以“做强八大产业,实现聚变跃升”为主题,邀请学界、业界专家共同探讨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交流实践感悟与思考。
【业界访谈】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2017年,随着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战略目标的制定,逐渐形成以“演艺大世界”为代表的演艺集聚区。上海大世界作为其中的“老字号”,能发挥什么独特作用?
许丽(上海大世界副总经理):上海打造“演艺大世界”,对标的是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而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核心定位是演艺和消费融合,相当于演艺消费集聚区。目前在“演艺大世界”中,真正能够具备演艺和消费融合的其实就是上海大世界,所以有专家曾这样说,“如果你把大世界的模式打通了,整个演艺消费集聚区的模式就打通了”。
在上海大世界,所有业态都可以尝试,我们也会给整个行业提供一些平台。比如,现在“演艺大世界”里面最大的一个音乐剧宣发平台,就是大世界戏剧派,“演艺大世界”区域内所有新上的剧,都会到我们大世界来做推广。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大世界是“演艺大世界”的一个标准小样。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年来,上海大世界推出了一批深受年轻人追捧的爆款剧。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为何要拥抱“年轻化”?
许丽:一般来说,中产阶层的消费力更高,但是为什么各个品牌和各个领域都会拥抱年轻人呢?首先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年轻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和看到的东西网上。现在人们想知道最近有什么好看的、好玩的,肯定会去网上搜索,而这些网络上的东西很多都是由年轻人来分享的。
其次,我们所说的年轻人,除了年龄的限定以外,更多的是拥有年轻心态的人。一些年龄上并不年轻的人,却是忠实“剧粉”,他们对于新业态、新模式抱着开放态度。
此外,越是百年品牌,越要做年轻化的事情。比如说100多年的可口可乐、60多年的雪碧、70多年的麦当劳,你会发现这些品牌始终给人以潮流感。为什么?因为它们不断地将其品牌年轻化。这就是一种错位感。在上海大世界这样一个100多年的建筑里面,做的却是最潮流的东西,这种错位感会让人觉得出乎意料,从而产生吸引力。
拥抱年轻化,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内容年轻化。我们有26个剧场,里面演的都是年轻人特别喜欢看的沉浸式的小剧场,比如音乐剧、脱口秀等。二是渠道年轻化。除了抖音、小红书、B站等,我们尝试把所有用户留在私域平台里。所谓私域平台就是社群,以前我们认为私域平台就是微信公众号,但是微信公众号的粉丝,你其实是无法触达到的。而现在通过社群这个平台,可以将信息触达群里每个人。三是产品年轻化。我们会针对年轻人的潮流消费去定制产品,比如说深夜食堂、戏剧酒吧。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您的心目中,上海要打造的亚洲演艺之都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许丽:我以纽约百老汇为例,谈谈我心目中“亚洲演艺之都”应该具备的要素。
一是演艺区的演出场所高度集聚。高度集聚意味着它的产业是能够形成市口的。纽约百老汇面积不大,却汇聚了大大小小500多家剧场,真的是逛逛街就能看到剧。现在“演艺大世界”也有集聚,但缺乏标识性,缺乏打卡地,高度聚集的品牌效应还没有形成。
二是要有充分的消费体验。纽约百老汇方圆几公里内有260家酒店,而且都是戏剧酒店,餐厅有200多家,还有60多家酒吧、酒馆之类的。相比之下,我们的消费体验还不多,文商旅融合产业做得不够。
三是要形成产业链。大家都知道纽约百老汇,实际上还有“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这其实就是大小剧场联动并具有孵化功能的一条产业链。此外,百老汇与大学还有联盟机制,百老汇旁边就是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来自一线的实践者会去给学生上课,然后学校每年也会介绍新生去参演百老汇的剧。同时,百老汇还专门设有“儿童之夜”,家长买一张票就可以免费带孩子去看剧,从小就培养孩子对音乐剧的爱好,而且孩子还能够进入后台,实地去学习、去体验。跟大学的联动会带来演员的持续不断,而跟儿童的联动则会带来观众的持续不断。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上海正在推动影视创制、艺术品交易、演艺、电竞、网络文化、创意设计、旅游、体育等八大产业的发展。演艺如何与其他产业加强融合互动?
许丽:其实在实践中,演艺与其他产业之间一直都有互动。比如与影视产业、网络文化产业互动,很多剧目原本就是影视剧或者动漫,我们把这些热门IP转变为剧目,通过剧场互动,让观众从“看剧人”变为“剧中人”。还有与体育的联动,大世界数字院线中有一个体育频道,可以进入全上海的社区。目前,我们正在研究AIGC如何服务于演艺行业。我们要把大世界打造成一个平台,做演艺+、演艺消费+。这就好比是一个万能插头,几乎可以把所有的业态嫁接上去。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