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前不久,在江苏油田科技创新大会上,由段宏亮、黄晓凯、窦正道等8名科研人员和一线技能工人组成的创新团队,荣获页岩油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这支跨专业、跨领域的页岩油科技创新团队,深化大兵团作战运行,通过“项目群”一体化攻关模式,勇闯苏北地区页岩油“无人区”,攀登勘探“制高点”,突破开采“卡脖子”难题,为江苏油田创造了投产页岩油井13口,累计生产油气当量近16万吨的优异成绩。
作为页岩油创新团队地质负责人,段宏亮攻关页岩油勘探理论技术长达13年。他勇挑科研重担,带领团队创新形成混积页岩岩相划分和分类评价体系、全尺度孔径表征方法、甜点预测与综合评价及水平井轨迹设计与导向技术,建立了油田页岩油地质评价标准体系和勘探序列。勇于攻坚啃硬,聚焦高邮花庄地区阜二段和深凹带阜四段,大打页岩油勘探进攻仗,取得战略突破。他还悉心培养了22名页岩油技术骨干和青年创新人才,组建了页岩油地质评价、甜点预测和地质导向攻关团队,夯实油田人才根基。
针对花庄阜二段页岩油EUR低、井间窜通、单井成本高等“卡脖子”难题,黄晓凯坚定“工艺技术无极限”的理念,带领团队形成以“差异密切割布缝、高排量规模注液增能、长段塞组合粒径铺砂”为核心的复杂断块页岩油压裂技术体系,成功将EUR提升到3万吨/千米以上,水平井平衡油价降低到45美元/桶以内。他矢志不渝攀高峰,带领团队攻关深层页岩油压裂技术,在永108侧井成功实施,支撑阜四段深层页岩油取得重大勘探突破。每一口页岩油井储层改造成功的背后,是智慧和勇气,是坚守和执着。从2022年花页1HF井,到2024年永108侧井,黄晓凯扎根科研生产一线,指挥完成20余口重点井压裂施工,驻守现场超400多天。
窦正道是一位从事钻井工程超30年的科研干将,不仅技术精湛、经验丰富,而且勇于挑战新领域、刻苦钻研新工艺。针对页岩油工程降本难题,窦正道带领团队创新采用瘦身井技术,相比常规井身结构降本16.8%,油基岩屑产生量降低29%,钻井液用量减少24%。为促进页岩油工程提质增效,他全程驻井提供技术支撑。针对水平段油气显示活跃、易出现涌漏并存的难点,他首次在油田页岩油井应用控压钻井工艺,确保油田首口页岩油瘦身井花页10HF井顺利完井,完钻井深5150米,平均机械钻速17.72米/小时,储层钻遇率100%。
作为长期从事物探工作的技术尖兵,庞全康具有丰富的物探工作经验,在油田攻关断块型页岩油的进程中,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带领团队攻关甜点预测和随钻快速处理技术,为地质导向提供精准资料,实现了页岩油水平井靶窗钻遇率稳步提升。他还带领团队攻关储层改造监测技术,建立了储层改造采集设计、实时监控及综合解释技术,自主完成了永106、花40侧HF、永108侧HF三口页岩油水平井的储层改造实时监测工作,填补了油田在储层改造监测技术上的空白。
页岩油开发人员谌廷姗始终致力于生产实践、潜心于科研研究。由于江苏油田页岩油中低TOC、岩性构造双复杂、中等成熟度和弱超压的地质特征,没有理论、技术、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挖掘探索适应苏北盆地的页岩油开发技术。她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创建了合理焖井时间判断方法,提出了以“控压生产”为核心的排采制度优化模式,建立了页岩油“5562”一体化生产动态分析方法,推动了页岩油资源量向储量、产量的转变,支撑页岩油持续增储上产。
作为曾获得“孙越崎人才奖”的勘探女将,张雅君在攻关苏北页岩油的路上,针对苏北断裂发育下的页岩油“地质—工程”甜点预测难题,带领团队在精细甜点岩相预测、精准微断裂预测、甜点要素三维建模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实现10米以内小断裂准确预测,为花页7HF、花页10HF等井钻探成功护航。她认真守好页岩油勘探开发系统工程的设计关,优选靶位,力争让每一口水平井方案做到水平段长最大化、井周受断层干扰最小化。
工程技术人员陈聪颖扎根生产一线,通过开展生产动态分析、优化工作制度、异常工况处置等工作,为延长低压页岩油井自喷期、提高采收率起到了关键作用,累计延长自喷期760天,恢复动用储量超过1万吨。陈聪颖和团队完善了全周期试采生产技术体系,形成了低压页岩油井助排、机采技术,有效促进了单井EUR的进一步提升。
面对页岩油工程提质增效挑战,钱红彬带领团队从零做起,以攻坚克难的精神破局,用闯关夺隘的力量答卷,不断强化装备和技术支撑。为强化工程铁支撑,他带领团队实现了油田页岩油自主压裂从无到有的突破,让“自己的活自己干”的要求落实落地。截至目前,工程中心已累计顺利实施页岩油压裂16口,为油田页岩油效益开发作出贡献。
(江苏工人报 王庆辉 李巧宁 王槐艾)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