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奥特朗全国24小时服务点热线号码-
奥特朗维修电话:(1)400-996-1195(2)400-996-1195
奥特朗维修服务中心电话
奥特朗全国24小时服务点热线号码-:(3)400-996-1195(4)400-996-1195
奥特朗售后服务电话:(5)400-996-1195
7天24小时人工电话客服为您服务、奥特朗服务团队在调度中心的统筹调配下,奥特朗线下专业全国网点及各地区售后人员服务团队等专属服务,整个报修流程规范有序,后期同步跟踪查询公开透明。
所有售后团队均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所用产品配件均为原厂直供,
奥特朗全国24小时服务点热线号码-
奥特朗服务电话全国服务区域:
奥特朗各售后全国24小时客服受理中心
上海市(浦东新区、徐汇区、黄浦区、杨浦区、虹口区、闵行区、长宁区、普陀区、宝山区、静安区、闸北区、卢湾区、松江区、嘉定区、南汇区、金山区、青浦区、奉贤区)
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
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
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市,浏阳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武汉、长沙、合肥、成都、南宁、杭州、广州、郑州、太原、济南、海口、哈尔滨、昆明、西安、福州、南宁、长春、沈阳、兰州、贵阳、湖州、南昌、深圳、东莞、珠海、常州、宁波、温州、绍兴、南通、苏州、张家港、徐州、宿迁、盐城、淮安、淮南、南通、泰州、昆山、扬州、无锡、北海、镇江、铜陵、滁州、芜湖、青岛、绵阳、咸阳、银川、嘉兴、佛山、宜昌、襄阳、株洲、柳州、安庆、黄石、怀化、岳阳、咸宁、石家庄、桂林、连云港、廊坊、大连、大庆、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鞍山、齐齐哈尔、荆州、烟台、洛阳、柳州、
编者按
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刻,我们望向国美满载百年的历史。国美百年,宛若白驹过隙,这份厚重,同时间的车轮一样,快而笃定。
国美的百年,如赞歌一般,歌颂着每一位走过的艺术家,他们的存在,如同繁星照耀在大地上,引领我们前行。在百年的轮回中,我们向那些名师巨匠们深深瞻望和致敬。正是他们,使我们永葆赤子之心、敬畏之心。
我们将以百年为度,策划一系列纪念活动,国美学术通讯也特此推出【国美百年】系列,回顾历史,承前启后。
历史长河滔滔不绝,国美的执着和追求永不停息。以美术服务于人民,以艺术照亮未来,这是所有国美人的使命和荣誉。在先贤的引导下,我们坚定前行,为下一个百年国美撰写新的壮丽篇章,同心共筑美术教育的辉煌未来。
雷圭元先生是中国现代图案学体系与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的重要创建者和奠基人。他以数十年的图案研究与教学为基础,在系统论述并比较了古今中外图案学的历史、发展、理论与技法之后,集中对中国传统图案创作的规律、民族特色与美学思想加以研究,总结并架构了理解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美术学院杭间教授曾指出:“雷圭元正是中国现代设计发展路上的先生、前驱和先觉者。”
一
探源溯流:图案之道
“对图案起先我是一窍通……进了艺专,教我图案的有焦增铭(自严)、黄怀英等老先生。还有一位日本教师鹿岛英二,是教我图案的,主要是讲授日本图案,有一本教材名为《一般图案法》对我影响很深。当时,这位日本教师还教我蜡染、烧瓷、漆画等技法。”
——雷圭元
雷圭元(1906—1989),上海松江人,于1921年考入北京美术学校(后为北平国立艺专)中等部图案科,成为闻一多、郁达夫、熊佛西等文学和艺术巨匠以及黄怀英、鹿岛英二等工艺大师的学生。
雷补同(1861-1930)
据雷圭元自传记载:他出身为清廷官宦之家,祖父雷补同地位显赫,曾为清末朝中二品大员。父亲雷润民任职外户部,为清廷衙门官员。自幼受到祖父极严苛的管束和教育,尤其是祖父辞官回乡,退而隐居后,将他带到松江,请私塾先生专教四书五经和绘画。在此熏陶下,走上从艺之路。自述表明,雷圭元治学图案是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并对他日后从事图案教学与图案学理论研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杭州艺专同仁合影(右起:雷圭元、林风眠、李朴园、赵人麟、侯慕彝)
1927年,雷圭元毕业并留校任教。1928年,林风眠在杭州筹建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雷圭元应邀到杭州任教。青年雷圭元向往法国巴黎,萌发出国深造之念。
雷圭元作西湖博览会会徽
1929年2月,雷圭元自费留学巴黎,与孙福熙、艾青等人在巴黎过着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由此看到了中西工艺美术的不同。1931年,雷圭元学成归国,继续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现代图案学,并频繁来往沪杭之间,参与两地工商美术设计界活动,1934年秋,雷圭元在上海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设计组织“上海工商业美术家协会”并任常务理事。
青年时期雷圭元在法国期间留影
流亡西迁,终归又是一条现代设计种子的散播之路。1937年抗战爆发后,雷圭元随国立杭州艺专西迁,此间,他与赵太侔、李有行、沈福文、庞薰琹等人在成都创办“中华工艺社”,并和程尚仁、韩秀石、张枕江、萧运薇等组织手工艺品展览会。1939年11月,他还与庞熏琹、李有行等创办中国最早的现代设计学校——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后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并任教授兼教务主任。这所学校在抗战时期为延续艺术教育的现代之路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四川的八年时间里,雷圭元将图案学科进行了分专业的训练实验,并且对大量的图案纹样做了民族化的设计修改。
1945年3月在成都现代美术展览门前(左起:吴作人、庞薰琹、雷圭元、秦威、丁聪、沈福文)
1945年抗战胜利后,雷圭元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授,任实用美术系主任兼教授会副主席。他撰写了《新图案学》一书,并于1947年出版,此书被定为大学用书。
1954年,雷圭元率团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办中国工艺美术展览时留影
1950年11月,国立艺专易名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其后全国院校系大调整,庞薰琹、雷圭元、柴扉、顾恒、程尚仁、袁迈、柳维和、田自秉、程新民、温练昌、吴慧中等教师和部分学生,调整北上进京,应用美术系自此阙如。1954年,他与庞薰琹联手在北京创建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这是中国以至亚洲艺术与设计界的大事件,标志着源于西方工业革命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在东方的正式确立。
1951年3月,雷圭元(一排右二)与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学生合影
经过多年的探索,1950年后,雷圭元先生将自己主要的注意力以及经历向中国传统图案方向转移,“如何在图案创作实践中保持中国图案特有的风格”是雷圭元思考最多的问题。雷先生通过对中国传统图案的系统研究,推进了图案学理论的“中国化”进程。
1952年7月,雷圭元(左二)、邓白(右一)与学生马正荣(右三)等在西湖孤山的毕业照
二
图案学理论脉络:
古今中外,以我为主
“图案是基于某种构思对形状、色彩、图形等加以处理,为引起观者的美感,而进行有意识创造的表现”
——雷圭元
探讨雷圭元的图案艺术,有四部先生的著述非常重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新图案学》,五十年代末出版的《图案基础》,七十年代末出版的《中国图案作法初探》和八十年代的《中外图案装饰风格》。这四部著述正好反映出先生提出的“中国图案学”研究路径,即“先流后源,逆流之上看源头”,“下一番功夫去熟悉中国图案的造型规律和纹样素材”。
雷圭元:《工艺美术之理论与实际》(第三篇),手稿封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1950年以“新图案的理论和作法”为名出版
《中国图案作法初探》雷圭元,插图
这四部著述也见证了雷圭元从事图案教学和研究工作六十八年的辛勤历程。由之,我们可以归纳出雷先生对“中国图案学”三个方面的突出贡献:其一,奠基了中国图案学并引导其发展;其二,奠定了中国图案学的民族形式基础;其三,全面铺垫起中国图案学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
《新图案学·下》手稿封面,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新图案学》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述,这本书还可说是他图案学理论“自成一派”的奠基之作。在书中有针对图案构成形式的基本分析,不仅借鉴日本图案学家小室信藏《一般图案法》一书的观点,自己结合熟悉的案例,阐明图案的基本概念,即“图案是基于某种构思对形状、色彩、图形等加以处理,为引起观者的美感,而进行有意识创造的表现”,而且还表达出类似《周易》辩证逻辑的思想,其中写道:“柔者有柔性,刚者有刚性,清清楚楚,各有独特之美,应审视物性,作精到之考虑,不可图醉心时髦,竞尚外表……这主要是考虑图案设计上常遇的几种材料之特性其用途之必要。”
《新图案学》第一章《图案与人生》手稿,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在《新图案学》一书里,雷圭元始终强调“我们学习图案是为了生产,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生活的需要,必须注意到经济、适应、美观”这一综合原则,这充分体现出他对图案构成形式的全面把握。这本书对于图案学科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地位和学术价值,书中“从科学、 社会学的多角度、高层次上,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构建一个科学的设计模式体系。”
水纹图案及火纹图案,选自雷圭元《图案基础》
雷圭元先生所著《图案基础》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工艺美术专业一年级图案课程教学的教案,而且是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后七七、七八两届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热门专业读物。这部著述非常翔实且适用,充分体现了他对图案入门课程教学的高度重视被学界认可和敬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雷先生提出相对完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措施,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难能可贵。在书中先生明确指出:在基础图案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一步一个脚印。
凤形图案与龙形图案,选自雷圭元《图案基础》
雷圭元在1982 年《海阔天空》一文中提到:“综观中国图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限于画看见的形象,而是用超乎现实局限的,画出作者凭想象而尽情发挥的形象。……我童年曾看见过十二扇大漆屏风,是刻大观园全景,亭台楼阁,都像生长在画面上。……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景象,也都‘以大观小’的构成法来处理对象。”
雷圭元:《新图案的理论和作法》(上卷),上海万叶书店,1950年
工艺美术之理论与实践第三篇(新图案的理论和作法)手稿节选
在世界民族和区域文化的旷野中,什么是中国人本来的图腾和象征样式,我们应该怎样在古人“杂乱无章”的世俗表现中,寻找到内在的规律和隐喻?这些样式能为现在的设计应用提供什么样的原理和方法?这些问题,雷圭元在《新图案学》《中国传统图案作法初探》等著作中最早做了描述和总结。
1963 年,雷圭元(左二)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图案班”(1962 年学院唯一招生的专业:日用工艺品美术设计专业)学生讲评图案课作业
三
设计实践:创造艺术化生活
“图案学并不像一般人所说的那样比绘画、雕塑要低一等,中华文明史有着辉煌的造物传统。彩陶、青铜、漆器、织锦、陶瓷,他们同广大的贫民生活关联,蕴藏着最真实最质朴最与人亲近的美。”
——雷圭元
雷圭元先生不仅在图案的理论和教学上建树颇丰,还亲自开展了许多设计实践,践行着自己的思想。他的设计从其设计思想“古今中外,以我为主”而来,充分融合西方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图案,开展大胆的创新。
《晚归》,漆画,1937年发表于《全国工商美术作品选集》
陶瓷设计稿,雷圭元,32.2 厘米×25.8 厘米,1940年
新中国成立后 ,雷圭元参与了“建国瓷”与“十大建筑”的装饰等一系列的重要设计任务。1958年,雷圭元先生带领团队参加了首都十大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的工作,以他的“古今中外,以我为主”的思想为主导创造了简明朴素的新中国设计风格,这也几乎奠定了二十世纪后五十年的设计美学风格。
“十大建筑”之一人民大会堂内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装饰设计工作队由雷圭元领衔,参与设计的有奚小彭、常沙娜、黄能馥、温练昌、崔栋良、李骐等
1959年10月1日,雷圭元与在京艺术院校领导出席国庆10周年观礼在天安门前合影(右起:雷圭元、张仃、齐速、陈叔亮、钟敬之、章明、沙科夫、李伯钊、赵沨、吴印咸)
用“图案振兴实业”是雷圭元先生的设计主张,因此他的设计实践不拘泥于领域,而是广泛地涉及所有可以用图案思想进行装饰设计的场域,如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染织设计等等。
他也是现代漆艺发展的奠基人和推动者,他在五十年代的漆艺创作,揭开了这门古老技艺的现代转型历程。他同时支持乔十光南下福州学习闽地漆艺传统,使后者成为蜚声中外的漆艺家。
蜡染,1984年
雷圭元客厅布置设计,发表于《良友》1936年第122期
2016年,中国美术学院举办“设计东方·中国设计国美之路”系列活动之“中国现代设计巨匠——雷圭元特展”,对雷圭元的遗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展出瓷器设计稿62件套、蜡染设计作品19幅、漆器设计作品16件、手饰设计稿8件、染织设计稿20余幅、地毯与壁挂设计作品2件、国画书法作品约200余幅、素描速写约70余幅、水彩水粉色彩画约80余幅等,可见雷圭元勤于艺术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丰硕艺术成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雷圭元设计作品
晚年的雷圭元曾这样感叹道:“我生平有两个最高的愿望,也是我过去一直梦寐以求的心愿:一个是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个是创办一个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如今,这两个愿望,今天都已经实现了。我这个年近八十的老人,获得了无上的光荣,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极为特殊的一段。时代变迁与个人沉浮从未如此紧密地关联,特别需要时常远望而非仅仅近观。从雷圭元先生的图案与教育理念中可以看出,雷先生从图案的本质出发,以创造人民艺术化生活为目标,他的理论体系与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是现代设计理论的宝贵财富。
雷圭元(1906—1989) 上海松江人。192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28年任国立艺术院任教,翌年留学法国,学习工艺美术。1931年回国后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图案系主任。1952年随系迁京,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54年、1955年两次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展览团团长,赴国外主持展览工作。1958年,主持北京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建筑的装饰设计。雷圭元长期从事装饰图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深入探索图案的构成规律,其中最见功力的是他对古代传统图案所作的学术梳理。著有《新图案的理论和技法》《图案基础》《中国图案美》等专著。雷圭元是我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和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参考文献:
许江总主编:《国美之路大典·设计卷》,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杨成寅、林文霞整理:《雷圭元论图案艺术》,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雷圭元:《漫谈图案造型规律——对图案教学的改进意见》, 《装饰》1997年第3期;
雷圭元:《图案教学的回忆》,《艺术的摇篮一一浙江美术学院六十年》,浙江: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8年;
夏燕靖:《雷圭元图案学理论发展之路》,《中国美术报》2016年第23期;
陈涵等:《雷圭元的图案学理论与设计学流变》,《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年第1期;
李爽:《雷圭元 <新图案学> 研究》,中国美术学院,2018年。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来 源|国美学术通讯
编 辑|倪义臣
责 编|邱莉丽
审 核|徐 元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