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我国具有丰富的淡水鱼类多样性,拥有众多珍稀物种和特有物种,但由于鱼类拍摄和获取的难度较大,我国此前尚未形成一本全国性的鱼类活体图鉴。
1月12日,海峡书局《中国淡水鱼类图鉴》新书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科技馆专家委员会主任褚君浩、上海科技馆和海峡书局领导、本书创作团队和特邀嘉宾等50余人参加活动。
《中国淡水鱼类图鉴》由上海科技馆科研人员历经五年精心编撰而成,是上海科技馆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获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资助。
本书涵盖了729种中国淡水鱼类,涉及3纲25目,通过仿生态造景方式拍摄近2000张高质量的鱼类活体照片,充分展现了鱼类的天然美感。本书广泛参考国内外涉及我国淡水鱼类分类学和系统学研究进展,科学严谨地描述了我国淡水鱼类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等信息,涵盖我国各主要淡水鱼类类群。本书的创作兼顾了科学性和观赏性,为我国目前为止最为系统的鱼类活体图鉴,将对我国鱼类的科普、研究和保护发挥积极作用。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介绍,《中国淡水鱼类图鉴》的出版将为公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淡水鱼类多样性的窗口,增进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对本书进行了推荐,他认为《中国淡水鱼类图鉴》的编写团队有扎实的分类学背景,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兼具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读性。书中不仅包含了精美的鱼类活体图片,还描述了每种鱼类的重要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是很好的分类学参考书,也是一本生动的科普读物。
首发式后,在自然博物馆三楼会议室召开了《中国淡水鱼类图鉴》专家研讨会。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原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庄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天厚、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利珍、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钟俊生以及出版社及《图鉴》主编、副主编等诸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对《图鉴》进行了专业研讨。
各位专家一致认为《中国淡水鱼类图鉴》全面总结了中国淡水鱼类分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我国淡水鱼类的多样性和生态之美,将对我国水生生态环境和淡水鱼类的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供研究人员、爱好者和广大公众阅读和收藏。同时,专家们为图鉴出版后续研究和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资料来源:上海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