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每一个师范人的夙愿。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分校高中物理教师曾志强认为,老师不仅要把知识教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传递给学生。
以专业的教育实力,引领学生学业发展,在教学生涯中,曾志强先后获得了成都市物理优秀论文二等奖,郫都区级赛课一等奖,武侯区课堂教学大比武、基础教育精品课二等奖,武侯区物理学科“聚焦‘三新’课堂评审”二等奖,武侯区微课大赛三等奖,在四川省教育学会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深度教学实践》研究中,承担高二物理的《验证动量守恒主体》研究。
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总是以身作则。曾志强说道:“高中阶段,老师与学生的相处时间是很多的,老师的习惯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在教室里,我总会主动把垃圾捡起来,重复次数多了,同学们也养成了自发捡起地面垃圾的习惯。守晚自习时,我也不会玩手机,而是备课、面批面改作业或是解答学生问题,同学们看到老师都在努力,他们也不能松懈,很多学生就自发买来了课外教辅资料,并在晚自习提问,引发了更多同学效仿,可以说是大家都在‘卷’学习了。”
耐心 爱心 责任心
他将学生放在“心上”
“做老师,要有耐心、爱心、责任心。”曾志强谈到,耐心主要在于教学上,物理作为九大学科中最难的科目之一,很多学生总会反复去问同样的问题,需要老师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去讲解。“只要有学生问,我都愿意一遍遍讲,尽管许多问题其实就是上课刚讲的,但孩子可能走神了,或是因为某些小问题没理顺。”
爱心则是老师要跳脱于教学工作之外,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曾志强表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难免会出现生病的情况。因此,老师需要第一时间关注学生的身体变化,并在教室和办公室备有感冒药等常用药品。
“我也喜欢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有的时候学生脚崴了,我也会第一时间给他们处理,用冷水冲,减少学生的痛苦,严重的话就会及时送学生去医务室。”曾志强谈到,和同学们一起玩,也有效地拉拢了师生间的关系,当同学们有心理压力和情绪时,会主动找到他谈心,有效地避免了更多潜在问题的发生。
责任心是每一个老师都需要具备的,做科任老师要对学科教学负责,当班主任则要求更高。回想曾经当班主任时,曾志强的电话是24小时不关机、不静音的,保证随时待命。他曾在凌晨两点多和同学们一起将生病痛风的孩子扛下楼,也为安抚学生情绪到深夜,还跑过十多公里为孩子买烫伤膏,真真正正将每一个孩子都放在心上,把育人落于行动之上。
将课堂还给孩子
让物理“活”起来
“学好物理,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活跃度。”曾志强的物理课堂总是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孩子,而不是只靠老师讲解。
“一堂课40分钟,我最多讲15~20分钟,剩下的20多分钟全部交给学生。”曾志强还会以川大附中新城分校的智慧课堂软件进行随机点名,让学生上台讲解知识、习题等,不仅能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更让学生随时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课为例,在学习电场力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曾志强让学生成为主讲人,带领同学们推导知识,抽问和回答,最终得出结论。“整堂课我只讲解了5分钟,从最开始抛出情景,到最后知识总结,点出学生的细节问题。”曾志强谈到,整堂课的压力确实很大,但师生的反馈都非常积极。同学们的思维方式更容易被同龄人所接受,同时,这种讲解方式也使得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此外,曾志强将物理课程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巧妙运用短视频和游戏中的物理知识,进行课堂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在他的课堂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地铁安检的履带,理解高一物理的传送带模型;乘坐电梯直梯出现的不适感和眩晕,感悟超失重的原因;以LOL、王者荣耀等游戏的英雄闪现,直观了解位移的概念。
以教研促进课堂教学,曾志强还将积极参加课题教研,12月末,他的教研论文《基于生命科学史构建物理模型教学设计以“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为例》在“2023年全国生物教研论文与成果评比”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高一的物理课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让学生有后续选课的动力。”曾志强表示,让物理知识“活”起来,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很多学生在上完课后都会说,虽然物理很难,但是真的很有趣。
在与曾志强谈到当老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时,他表示,当老师的成就感不仅仅是将学生送往多么好的大学,而是在他的教育之下,孩子们能够真正爱上物理学科,更能成为一个个三观正、品德优的人。
在曾志强的心中,教师的幸福感,从不轰轰烈烈,只是孩子们一声声的“强强”“强哥”;是他生病咳嗽时,贴心的一句“强强,你先休息,我们上自习”;是在第二天办公桌上出现的金银花含片,还有办公桌随时出现的橘子、糖果、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