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大丰保险柜开锁全国统一售后服务预约热线400客户报修中心
大丰保险柜开锁全国售后服务电话:400-996-1195 400-996-1195 (温馨提示:即可拨打)
大丰保险柜开锁各市区24小时售后客服热线〔2〕400-996-1195、400-996-1195
7天24小时人工电话400-889-3660 400-889-3660客服为您服务、大丰保险柜开锁售后服务团队在调度中心的统筹调配下,线下专业全国网点及各地区售后人员服务团队等专属服务,整个报修流程规范有序,后期同步跟踪查询公开透明。
所有售后团队均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所用产品配件均为原厂直供,
通电专业维修正伦跑步机不通电,不正常工作、滴滴、、显示故障代码等一系列故障。
全国服务区域:北京、上海、南京、宁波、福州、福州、昆山、舟山、洛阳、合肥、九江、天津、成都、廊坊、西安、、长沙、武汉、张家界、深圳、广州、福州、昆明、太原、常州、徐州、镇江,黄石,大冶,铜陵,芜湖,苏州,张家港,太仓等城市。
大丰保险柜开锁全国维修服务网点查询:
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
上海市(浦东新区、徐汇区、黄浦区、杨浦区、虹口区、闵行区、长宁区、普陀区、宝山区、静安区、松江区、嘉定区、金山区、青浦区、奉贤区)
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
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
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东川区,呈贡区,晋宁区,富民区)
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
深圳市(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盐田区)
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野区、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
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江夏区、沌口区、蔡甸区、东西湖区、经济开发区、东湖高新区、)
西安市(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
苏州市(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吴江区)
南京市(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下关区、浦口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
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北仑区、镇海区)
天津市(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
无锡市(梁溪区、滨湖区、惠山区、新吴区、锡山区)
合肥市(蜀山区、包河区、庐阳区、瑶海区、政务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滨湖新区、新站区)
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长乐区)
南宁市(兴宁区、青秀区、西乡塘区、江南区、良庆区)
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
南昌市(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新建区)
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
极目新闻记者 彭影
通讯员 吴杨 潘城岗
摄影记者 王永胜
她是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康复希望的“骨关节守护者”——湖北省康复医院(湖北直属机关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婧。
她剥丝抽茧般深入探究,为每一位辗转多家医院却未能解决困扰的患者,找到真正的病因。诊疗过程中,她总是用接地气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知识娓娓道来,让患者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病情,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心中的焦虑与不安。
从医14载,李婧的医术和医德都得到了患者们的高度认可。在她的精心治疗和个性化康复训练指导下,不少患者从刚开始来就医的步履维艰,到恢复正常活动,重新回归工作和生活。
李婧
触压诊断,准确“探测”痛点
12月6日上午,湖北省康复医院(湖北直属机关医院)运动医学科,李婧身着整洁的白大褂,全神贯注地为一位年轻女患者进行着触诊检查。只见她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一点点地轻轻按压患者的脊柱,对每一个细微之处进行细致探查,以找寻哪里是患者的“痛点”。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李婧对该患者的病情已有了初步诊断。检查结果出来后,她指着片子上的影像,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正常状态下,胸椎有一个弧度,可你的胸椎已经近乎直线,大部分椎体出现了水平面内的旋转,而颈椎则是反弓的状态。”面对这位“低头族”,李婧安抚道:“不要太担心,改善生活习惯,通过适当的锻炼和调整,你的症状一定能够得到改善。”随后,她还示范了正确的锻炼动作,并为患者制定了康复计划,该患者满意地起身离去了。
随后,她接诊的是一位年迈的患者,李婧仔细按压患者的后腰,短短几分钟便锁定了痛点。“您是肌筋膜出了问题,您患上了慢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肌肉过度紧张,慢性劳损导致的。”
李婧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说
一上午,李婧接诊了近40位患者,无论是肌肉拉伤、肌腱损伤、韧带损伤,还是半月板损伤等,她都为患者进行细致入微的触诊。李婧说,通过触诊和一些特殊试验可以了解患者肌骨、关节、神经的状况,评估损伤部位、发现潜在问题,而且能够增进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信任。
抽丝剥茧,寻找病痛的根源
不少患者长期受疼痛困扰,多次求医却未能找到病因。李婧医生接诊后,凭借认真诊断和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病痛,受到不少患者点赞。
2024年2月,30岁的纪先生因臀部疼痛,辗转多家医院,做了许多检查,一个个可能的病因被逐一排除,但疼痛却始终存在,让他苦不堪言。纪先生带着厚厚一叠病历找到李婧,李婧仔细聆听患者的病情,查阅以往的病历。
她告诉患者,臀大肌以下的臀深部区域结构复杂,包括坐骨神经、梨状肌、骶结节韧带、腘绳肌、闭孔内肌以及臀部纤维带等。这些结构紧密交织,相互关联,导致在遭受损伤时,往往难以精确判定具体是哪个结构出了问题。更为复杂的是,不同结构受损时可能会表现出极为相似的症状,比如疼痛、麻木、无力等,这无疑加大了诊断的难度。
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结合肌骨超声可视化扫查,李婧最终锁定了患者疼痛的真正元凶——深部臀肌综合征,这让纪先生看到了康复的曙光。“您是在健身过程中负重加压,加之长时间跑步运动,诱发了臀深部区域肌肉筋膜的损伤,进而对神经产生了卡压,引发疼痛。”李婧医生告诉患者。她对症给予治疗,治疗过程中,李婧持续关注患者的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两周后,纪先生的疼痛彻底缓解,睡眠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24年8月,李婧收到了这位患者的感谢信,信中深情写道:“是您这样专业专注、用心呵护的职业品质,关怀认真的工作态度,让我充满希望,现在越来越好!”
李婧为患者做注射前的扫查
如果说触诊是李婧的“基本功”,那么肌骨超声诊断就是她的“杀手锏”。在2023年第二届中国康复医学会超声介入肌骨疾病(康复/疼痛)临床病例大赛中,李婧荣获二等奖,“透视眼”般的诊断能力再次得到认可。
缓解焦虑,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超声可视化精准注射治疗中,穿刺的针头有7厘米长,比针灸针粗,进入治疗室的每一位患者,都会问打针会不会很痛。在治疗过程中,注射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操作细节等因素,也影响着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李婧将患者感受放在首位,力求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我特别怕打针,每次打针都紧张得手心出汗。”2024年12月6日,来复诊的患者刘先生说:“但是李医生打针我不怕。”刘先生肩部需要手术治疗,他听说超声引导介入手术的注射针很长,于是心生退意,一度表示不想治疗。李婧耐心地给他解释治疗过程,并表示会使用合适的麻醉方式,让他不用担心。
治疗当天,刘先生勇敢地走进了治疗室。“进针时,痛感只在针穿过皮肤的那一瞬间,之后就不会痛了。”李婧提前对刘先生说。通过超声影像,李婧发现刘先生肩周滑囊内有积液,于是在进针前,使用局部麻醉剂减轻疼痛感。“看,这是抽取的积液。”李婧展示给刘先生看。随后,李婧对粘连部位进行了分离。操作中,李婧邀请刘先生一起看超声屏幕,通过讲解病情来分散他的注意力。进针时,刘先生仅微微皱眉,整个过程流畅顺利,不到15分钟就完成了,刘先生甚至疑惑地问:“药物注射了吗?”
力求让每位患者都能在手术中感受“打针不疼”
“除了局部麻醉和调整进针角度、深度,更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她说:“对疼痛特别敏感的患者,要说些幽默的话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这些有创操作。”在超声可视化精准注射治疗的8年里,李婧医生积累了丰富经验,绝大多数接受过治疗的患者都没有对注射产生恐惧和不安。
此外,李婧具备灵活的左右手协同能力,在遇到一些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要特殊操作时,李婧都能游刃有余地操作。无论是同时使用双手,左手持针、右手扶探头还是左手扶探头、右手持针,她都能轻松应对。不仅提高了效率,患者的创伤也更小。
通俗易懂,让医学知识变得接地气
李婧总能将一些生动的比喻信手拈来,把复杂的医学知识变得简单又亲切,让患者们一听就懂。对于年长的患者,她会用家常话娓娓道来;对于年轻的患者,她会结合科技和时尚,让医学变得更加接地气。
40岁的白领王女士每天伏案工作,一个月前,王女士突然感觉肩膀像“被冻结”了一样,每次转头、抬手都费劲,甚至痛到无法入睡。她尝试过贴膏药、做理疗,但都没有改善。当李婧告诉王女士她患上了肩袖撕裂时,王女士十分不解,问道:“我没有干过重活,怎么伤到了肩膀?”“打个比方,你的肩膀的骨头就像长江二桥的水泥墩子,而你的肌腱就是搭在桥上的钢索。如果某根‘钢索’力量不够,拉不住水泥墩子,墩子就会偏移,撞到周围的墩子。时间一长,钢索还可能会断裂。”王女士恍然大悟。
还有一次,她在查房过程中,一位患者在病房里做深蹲运动,李婧连忙上前阻止。这位62岁的患者因为旅行,行走量突然增多导致髋关节磨损发炎,患上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就在前一天,李婧为这位患者做了髋关节的PRP富血浆注射治疗,术后患者感觉良好,于是第二天就开始尝试运动。
“李医生,我感觉蹲下再起来不痛,很利索呢。”患者兴奋地告诉李婧。“您之前的髋关节就像门缝里塞满了棉花,不能转动,我现在把棉花取出来了,门可以转了,但是你这个门现在还是变形的,你反复地去开关它,就会发生碰撞,最后把这个门撞坏。”这比喻既形象又贴切,患者一听就明白了自己的状况,也知道了该注意什么,连忙点头说要好好休息。
精心为患者诊断和治疗,用温暖又易懂的语言,把难懂的医学知识传递给患者,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病情,配合治疗……李婧就是这样在点滴细节中,帮患者缓解了焦虑,增进了医生和患者间的信任。从医十余载,李婧的医术和医德,得到了患者们的高度认可和点赞。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